"營改增"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么?
"營改增"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,基于實施結構性減稅的意圖而啟動的。歐美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陸續推出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,其溢出效應必將影響我國;我國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正在蓄積,新一輪地方融資沖動已經有所抬頭;以往流動性過剩帶來的通脹壓力始終未能緩解,包括外部輸入和內部新增在內的新一輪通脹壓力正在生成。凡此種種,都將極大地牽制或壓縮貨幣政策的作為空間,穩增長的重任 將不能不主要落在財政政策身上。
在連續實施了幾年的財政擴張性操作之后,以擴大支出為主要內容的擴張性操作"藥效"已經有所下降,其"粗放型"擴張對于結構調整的副作用已經顯現,不平衡、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突出,大規模擴大支出的操作不可持續,減少稅收系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。在我國現行19個稅種中所占份額較大的,就是增值稅、營業稅,二者在稅收中的比重超過40%。稅額最大的增值稅最適宜作為結構性減稅的主要對象。"營改增"本身恰是一項涉及規模最大、影響范圍最廣的結構性減稅舉措。
增值稅自1954年在法國開征以來,因其有效解決了傳統銷售稅的重復征稅問題,迅速推廣。目前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只征收增值稅。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存在營業稅的國家,對于貨物和勞務交易同時征收增值稅與營業稅。"營改增"改革一旦"十二五"在全國全面推開,我國將結束增值稅與營業稅并存局面,營業稅將成為歷史。
當前,我國正大力發展第三產業,尤其是現代服務業。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,有利于完善稅制,消除重復征稅;有利于社會專業化分工,促進三次產業融合;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成本,增強企業發展能力;有利于優化投資、消費和出口結構。
此次稅改導向主要有三:一是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;二是激勵固定資產投入;三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,提高資產有機構成。因為稅改后,購買設備可以作為進項抵扣,人力成本的支出是不能抵扣的。所以,涉及稅改企業尤其是政策推行后部分稅負加重的企業,要積極研究政策導向,擴大市場,提高專業化程度,加快固定資產投入,推動自身產業升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