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份公報看似公開了很多信息,但卻更像是"堵民之口",應付了事。因為公開的內容不夠細化,不僅無法釋疑解惑,反而讓人疑竇叢生。
從公報內容看,這次公布的"賬本"與公眾期待相去甚遠。比如,公報不僅沒有直接回應備受關注的高速公路收費年限問題,反而列出全國收費公路運營的巨額"虧空",替延長收費年限找借口、想理由。但"虧空"從何而來、具體每一條收費公路的收支情況如何、延長收費依據何在等問題,公報又語焉不詳。
很多人認為政府部門在"狡辯",實則想霸占收費公路這臺"提款機"不放。網絡上,類似質疑聲鋪天蓋地,并非無因。
關于收費公路的收費期限,現行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》第十四條已有明確規定,各地本應據此執行。但近年來,各地卻屢屢出現以各種名義延長收費期限的做法。而對老百姓最關心的其他問題,地方政府往往不多做解釋、不公開信息。這種"我說行就行,不行也得行"的態度,給人以政府濫用職權和"耍賴"之感,也難脫違法之嫌。
更有甚者,交通運輸部去年曾組織起草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(修正案征求意見稿)》,并公開征求意見。該征求意見稿中增加多種延長收費年限的規定,并刪除現行條例中"政府還貸公路在批準的收費期限屆滿前已經還清貸款、還清有償集資款的,必須終止收費"一條,引起廣泛爭議。征求意見至今已過去一年多,仍然沒有下文。
依法行政是對法治精神的踐行,也是政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應該做出的表率。針對收費公路到底是不是"提款機"、運營是否真的遭遇巨額虧損、應不應該延長收費年限等質疑,不能由政府部門一張嘴說了算。首先應該將這本大賬曬清、曬透再說。即便要對現行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》進行修正,也必須要建立在確保公眾知情權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行。